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
| A.货币地租消失 | B.出现了最初的无产者 |
| 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 | 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 |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②东欧国家出现反控制斗争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形成美俄中日欧等力量中心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 |
| 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
| C.苏联揭开了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帷幕 |
| 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
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 B.德国陷入两面夹击困境 |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 D.日本战败即将宣布投降 |
下列有关美国对法西斯态度的变化,发生在珍珠港事变前的是
①开始援助苏联抗德 ②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③明确提出反对侵略 ④增加对英国的援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德国纳粹党上台后制造“国会纵火案”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德国共产党实力 | B.使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
| C.冲破凡尔赛体系约束 | D.建立一党独裁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