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涂传诒在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透露,设想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夸父计划”将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太空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成功,充分证明了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 A.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
|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 C.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
| D.矛盾就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斗争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据次回答11—12题。“抓好试点示范”体现的哲理是
| A.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
|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 C.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蕴涵的哲理是
| A.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
| B.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
| C.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 A.书本知识比亲自实践更为重要 |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 |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强调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