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最早出自《易经》。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与时俱进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的知识,分析“与时俱进”的道理。
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撰文指出:低成本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即将结束,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欧洲制造商有必要迎接新的角逐。这段话反映了
A.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
B.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
C.我国已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 |
D.我国已成为贸易强国 |
2006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②有利于国有资产质的提高
③有利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忧势④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中国经济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走出去”的是
A.中国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
B.中国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
C.中国三家建筑公司承建约旦王宫工程 |
D.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
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即
①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②是否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
③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