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0°S的研究地点,又过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两个月后回到上海,试问:
(1)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避暑型气候是指夏季温凉舒适,人们无须结束任何避暑措施,感觉刚好适宜且无须调节的气候条件。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其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由于我国各地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避暑型气候。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类型分布

材料三:下表为不同地区避暑型气候的气象指标。

类 型
气象指标
气温/°C
湿度/%
风速/(m·s-1)
太阳辐射(W·m-2)
A
24.3
47.7
5.0
1114.7
B
22.7
68.2
9.8
927.2
C
26
49.7
5.4
929.2
D
26.5
34.2
6.1
971.4

(1)材料三表中的四个地区对应材料二图中的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四种避暑气候类型,请将其对应起来。( 4分)
A ;B ;C ;D
(2)简述我国避暑型气候分布区的特点?(4分)
(3)我国东南部沿海避暑型气候最少,主要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6分)
(4)台风的到来能对东南部沿海的酷暑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有20~30个台风产生,但仍无法使避暑气候分布区增多,从台风的角度说说原因是什么?( 4分)

图1、图2为我国两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图2区域相比,从自然条件角度指出图1区域粮食种植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简析图1区域河流的汛期分布特点。
(3)比较制约两区域铁路建设自然条件的差异。
(4)比较两区域生态退耕其形式与意义的差异。

图为“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 (填写宇母),E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6分)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 工程。
(3)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单选题)。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环境保护
201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的多名村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他们耕种了多年的农田突然被当地政府征收,要建一个大型化工厂,化工厂距居民集中居住区仅3~5米。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强烈反对。
指出居民反对建化工厂的原因,并简述解决此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为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面积131891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350~400毫米,东辽河流域面积11306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450~700毫米;东、西辽河汇合后始称辽河,古辽河经营口注入渤海。清代末年,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治理的双重影响,辽河主流改道从盘锦入海(西支流路)。在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1958年在N地堵截辽河东支流路,浑河水不再与辽河相通,使浑河成为了独立水系。
(1)说出西辽河河谷在M地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2)据材料推测东辽河与西辽河的流量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清代末年辽河主流改道的自然原因。
(4)浑河成为独立水系后,分析其对下游地区防洪的有利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