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0°S的研究地点,又过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两个月后回到上海,试问:
(1)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读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如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①②
③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是。
(3)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判断的依据
是 。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理由是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为波,F波。图中A、B两个分界面中,B为界面,在该界面上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是。
(3)图中圈层J为,其主要特点是、
。
(4)图中D、H圈层的物质状态有何不同?
该表中所列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1分)
地点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2小时 |
13小时56分 |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位置。
(4)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且正在向移动,天津昼夜
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 ;。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B线是(晨、昏)线;
(2)B、C、E三点中,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3)图示日期为月日,此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
图中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时,B点的昼长为时。
(4)描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5日,“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出席论坛并作关于“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主题演讲,工程基本路线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1)。该新闻报道后,立即引起多方争议。
材料二2009年5月25日,新疆哈罗铁路开工仪式在哈密举行。全长360公里,投资30.67亿元,总工期2年(图2)
(1)“海水西调”设想提出后遭多方争议,试从地质、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质疑理由。(8分)
(2)新建的哈罗铁路将为新疆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简述对新疆地区产生的深远意义,并说明该铁路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