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 4 时 30 分日出,18 时 30 分日落。据此回答(1)、(2)、(3)题。
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该日,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全国
-6.29%
4.38%
1.91%
甲省区
-7.28%
6.58%
0.7%


该数据反映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甲省区最可能是( )

A.广西 B.广东 C.河南 D.江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

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A.寒潮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加强冬季供暖

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年降水量多少()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A.300mm—450mm B.300mm—530mm C.450mm—530mm D.≥450mm

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雨侵蚀力是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年降水量超过 450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增加
C.当年降水量超过 300mm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