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积极对外扩张,以攫取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英法为主的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以武力为其经济侵略开辟道路。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史料时,发现包含如下内容的一份文献:“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份文献最有可能是
A.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下列事件与石油供应有关的是:
①二战前期,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西方大国没有对意大利法西斯实行禁运,意大利成功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 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
C.国家对农业领域税收做了调整 | 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作品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A.《离骚》——《诗经》 | B.《田园交响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C.《战争与和平》——《唐璜》 | D.《巴黎圣母院》——《红与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