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及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时,提出要“和为贵”;要“退避三分”;要“礼尚往来”(对挑衅作坚决的回击)。上述原则提出于
A.国民大革命后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战相持阶段 | D.全面内战爆发后 |
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体制 | D.新经济体制 |
梁启超在《论女学》中认为中国“女子不学,危害甚大”,是“天下积弱之本”。这表明
A.政府重视发展女学教育 | B.男尊女卑思想不复存在 |
C.女子教育关乎国家兴亡 | D.兴办女学成为教育主流 |
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这“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
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 |
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 |
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
下图阴影部分展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若为该图加一名称,最恰当的是
A.“走向会和的世界” |
B.“海上马车夫” |
C.“日不落帝国” |
D.“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 |
阅读1601~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
1601~1605 |
1631~1635 |
1651~1655 |
1696~1700 |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 |
7.0% |
6.3% |
5.4% |
1.9% |
科学 |
1.7% |
4.6% |
7.0% |
5.2% |
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
B.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C.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
D.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