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30年来,从单调的蓝、黑、灰到今天的斑斓多姿,服装就像一条流动的河,从冰冻、尘封到静水流深,再到微有波澜,再到如今的浪花一朵朵,服装以它的优雅和丰富,完成了一次次蝶变。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材料二: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服装代表梦想,隐藏着一个儿童五彩斑斓的期望。年少时,我们盼望新年尽快到来,因为过年不仅意味着压岁钱,还意味着一套新衣服。那个年代,物资远没有现在丰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不止是父母和老师们的说教,也是一种生活困窘的实情。因此,服装30年变迁,首先折射了物质的进步与宽裕,没有经济上的起色,哪有服装上的起色?
材料一、二是如何印证“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观点的。
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1)的观点,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把垃圾变为资源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不少人认为:中央决心这么大,大开发将会出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形势,只要中央一声令下,定会马到成功;也有人认为,中央现在年财政收入已达1万多元,只要中央加大对西部的财政支持力度,西部大开发自然水到渠成。根据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赞成上述观点?为什么?
(2)结合以上分析,你认为西部地区应怎样实施大开发战略?
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进程中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而回。另一鞋厂推销员乙也到这一国家发现同样情形,但他预测到鞋子在这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子向该国出口,结果该厂获利丰厚。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回答:
(1)甲乙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实际,所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结论是什么?
(2)他们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
材料:按照中央部署,天津市从天津滨海新区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在未来15年时间里,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说明天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