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 B.对意识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 |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
如下图所示,假定一国现有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 X(生产资料)和Y(消费品)。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 产品,可生产OD 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产品,可生产OA 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和Y两种产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该国生产出现从C到B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国在经济政策上可能采取了
① 上调个税的起征点②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③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 % , 食品价格上涨6.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会
① 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加 ② 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③ 使居民恩格尔系数增大 ④ 使居民更愿意将收入存入银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3年国庆期间,两名游客穿着传统服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拍照,她们身后的故宫笼罩在雾霾中.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如果不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灰尘、硫酸、硝酸、等微粒,就不会成霾。这说明
①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③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今天又将何去何从?众多国学大师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① 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②“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
③“反本”是否定过去,“开新”是创造未来
④“反本”是“开新”基础,“开新”是“反本”要求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