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内柑桔产销遇到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减少的“寒流”,作为“中国沙糖桔第一镇”的A镇却逆势而上,原因在于A镇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柑桔产业,使其抗击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
自1994年开始,A镇以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由政府协助该公司租用周边各村集体山林进行规划开发,把荒山变成果林,然后统一经营再反租给农民,走集约发展之路。目前,该镇土地流转面积6.5万亩,占全镇山地和旱地面积的35.7%。土地的有效流转, 使柑桔产业由原来零星分散发展到规模化生产,发展壮大了柑桔产业,全镇90.4%的农户种上柑桔,面积达10.33万亩,仅柑桔产业一项,去年农民人均创收8600元。
A镇还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农业大学合作,由农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产学研”项目合作以来,当地柑桔亩产由原来的850公斤/亩提高到1200公斤/亩。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A镇柑桔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
辨题:允许和鼓励劳动、管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一致?为什么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是当今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群的流行活法。然而,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在校大学生也潮流一般的加入“负翁”一族。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大学生负债消费是一种“预期消费”在家庭条件允许,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预支一点也无妨。
观点二认为,当正常消费变成超前消费甚至负债消费之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各种大学生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来说,应当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业上,不必再物质享受上过分追求。
(1)观点一蕴涵了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2)结合观点二,说明大学生应怎样理性消费。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以及中国出口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示:“……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涵是什么?
(2)保持我国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