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都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认为:“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所以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为此,他主张必须进行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民主革命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钱病鹤先生于1909年创作的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对其表达的寓意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人们只关心铁路的经济利益
B.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强烈不满
C.具有反帝和反对清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D.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促进中国铁路业的发展

下表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指出其变化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元)
工人(人数)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19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促进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基础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