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南京29中高三摸底)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幡诗书而明法令” | B.“为田开阡陌封疆” |
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土” |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 |
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 |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 |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
C.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
B.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
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三国志》写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曹操根据地)。”《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A.叙事 | B.褒贬 |
C.考证 | D.史论 |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
C.体现了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