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几个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______。
(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习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装如图甲的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第二步:向两组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向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第三步: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装置外用37℃左右的水溶液维持温度;_______。
第四步: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内的液面刻度变化。
(2)在下表中填出该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结果
相应结论
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


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使物质运输速率加快


(3)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4)请在下图上画出根毛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

下面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1)作为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乙图中这两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_______ (填数字)。⑥中的液体叫
(4)甲图和丙图中都有与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性。若把根毛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Ⅰ.图中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编号)。
(2)若甲表示叶肉细胞,则④中CO2进入⑨中至少通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乙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编号)。
(3)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甲细胞与蓝藻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
Ⅱ.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2)放射性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

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_____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_。
②探究实验方案设计:___________。
③结论: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_,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下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1)图乙中光反应的具体部位字母及名称是[ ] ________,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若提高温度,曲线的变化是________ (上移、下移、不动、无法确定)
(4)丁图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 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___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_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300 mg。
(6)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浓度,B点将向___________(左/右)移动。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