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尽管人们的青春偶像从“厄运前不认输,困难前不低头”的陈景润、张海迪,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中国女排,再到“有爱心,有担当”的杨利伟和姚明 ┅┅但我国人民那种个人与社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没有变。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的“变”与“不变”?
“要利用自然,必须保护自然。”运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一:2009年7月16日至17日,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会上指出,广东坚持“全力以赴扩大内需、保增长,千方百计抓订单、稳出口,抓住时机调结构、促转型,想方设法保民生、保稳定,携手港澳渡危机、谋发展”的战略,2009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增长达到7.1%。
材料二:2009年9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的超级稻百亩示范区,查看超级稻生长情况,站在长势喜人的超级稻稻田中,袁隆平豪情满怀地表示:“我们正在向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进军;按照计划到2012年实现亩产达到830公斤目标,到2015年实现亩产达到900公斤目标;现在看来,两年之内实现亩产830公斤的目标没问题;今后再努把力,争取提前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水稻高产不仅需要良种、良田,还要良法,希望桃源县百亩示范片产量明年再攀高峰;希望到我90岁时,超级稻争取亩产达到1000公斤。”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广东的发展战略坚持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谈谈袁隆平院士的言行对你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背景材料: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下半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地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009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9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上强调,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进一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一: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09年7月11日至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材料二:2009年7月27日,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林雄指出,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的兴衰在于创新。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共18分)
(1)简要说明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创新?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