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期强调,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继续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为特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材料二:为进一步深化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汪洋指出,要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着眼点是实现职能配置的有机统一,减少机构和人员只是实现了“量”的改变,而职能的整合,才是“质”的转变,只有把质和量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要处理好大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他还表示,行政体制改革,除深圳外的其他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也可选择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经济特区改革为什么要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等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科学发展之路。
(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材料一: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一份提案称,若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就可能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的报复措施。将汇率问题政治化并向中国施压,这是美国的“老手法”。
材料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开宗明义地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坚定不移”回答了国际社会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谋求发展问题上的疑惑。这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最庄严的承诺,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最直接的表述,也是对“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驳斥。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美国的观点进行评述。
(2)根据上述结论,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海啸,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沿岸国家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向受灾国提供了紧急援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材料二: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东南部,造成美国人员伤亡成千上万,财产损失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向美国飓风灾区人民提供500万美元救灾援助,并另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中方就救灾事宜同美方保持密切联系,与国际社会一道支持美国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结合材料,说说中国积极参与对受灾国援助反映的政治学道理。
近代史上,一个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是因为后来兴起的大国经常选择通过战争来打破原有强权建立的国际体系。但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宣布:不会重复这个错误,我们选择的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是一种和平崛起。
运用有关政治生活谈谈你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识。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就如何建设和谐世界,胡锦涛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应该加强合作,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