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腿伤而退赛。8月19日他在个人博客上写到:“……请大家继续相信我 / 继续支持我 / 我会回来的 / 治好伤我会很快回到赛场 / 用更好的成绩回报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 / 谢谢大家”。 刘翔在他的宿舍挂着这样的铭言:“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辨题:只要事事尽力,人们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我国实行“863”计划以来,该计划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约15亿元,在民用各个领域获得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 亿元。在生物工程、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照表

    项目
国家
科技投入
科技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
企业
申请专利
件数
高技术企
业的利润率
发达国家
2%~3%
70%~80%
日本松下
10 000
50%~80%
中国
0.5%~0.8%
30%左右
中国石化、海尔
400
约20%

注:中国石化和海尔是我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GDP
116 694
136 515
67 422
增幅
9.1%
9.5%
9.5%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2003年
8 472
9
2 622
4.3
2004年
9 422
7.7
2 036
6.8
2005年上半年
5 374
9.5
1 586
12.5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源安全指能源供应的安全及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看,要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就必须抓住石油安全这一核心。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高于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2005年因世界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石油进口多花费几十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问题: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根据广东省的统计,2005年广东全省民工短缺超过百万。以往的用工大市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市都面临5万至20万不等的用工缺口。涌动多年的珠三角“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地区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劳工紧缺情况。
材料二: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最为迫切的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小企业,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率过低,缺乏承受提高工资待遇的能力。但持续的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设法压缩固定支出,以节约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