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一切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我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法律。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去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再到今天正式实施,经历了14个春秋,多次召开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数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结合三则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反垄断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强烈冲击,中国近期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部署,未来两年将安排约4万亿元投资,仅此就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对于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安排,海内外高度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近日对4万亿元的具体安排作了披露: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材料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迅猛的发展,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确实存在不少历史欠账。这使得百姓在消费时顾虑较多,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这种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今天,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我国4万亿投资安排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当前为什么要特别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漫画《引力加大》(2007年)






材料三:2007年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2007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2007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引起材料一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从1978年1000多亿元到2007年5.1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30年间增长了近50倍!以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属于“建设型财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下降较快,用于公共事业、民生事业的支出比重大大上升。“十五”时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达1.13万亿元,5年年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加大“三农”投入的同时,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8年全国教育支出预算9081.95亿元,比去年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2499.06亿元,增长2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6684.33亿元,增长23.9%;中央财政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资金68亿元,增长33.3%。
(1)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财政政策取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工作。为此,国家决定投资10000亿元用于灾区重建工作,下调银行利率,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灾区重建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