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据报道:1999年7月2日、3日在河北省汔州市歧口附近及天津海域均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而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色、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2)从以下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
① 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生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化学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环境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防治赤潮?
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图21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重组DNA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2是毒素蛋白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后发生的两种生物大分子合成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21①的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种DNA片段。过程②需要用到酶。
(2)假设图21中质粒原来BamHⅠ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变为了另一种限制酶BclⅠ的碱基序列,现用BclⅠ和HindⅢ切割质粒,则该图21中①的DNA右侧还能选择BamH Ⅰ进行切割,能获得所需重组质粒吗?并请说明理由。
(3)若上述假设成立,并成功形成重组质粒,则重组质粒
A.既能被BamHⅠ也能被HindⅢ切开 |
B.能被BamHⅠ但不能被HindⅢ切开 |
C.既不能被BamHⅠ也不能被HindⅢ切开 |
D.能被HindⅢ但不能被BamHⅠ切开 |
(4)图22中链是。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③时启用的起始点(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5)要想检测导入的Bt毒素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用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蛋白质产品,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某同学开展有关果酒制作的探究如下图。
(1)植物组织培养的探究: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葡萄幼苗可能产生了。若要确定其化学成分,可直接从葡萄幼苗中。
(2)该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
①开始时,向消过毒的罐头瓶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是酵母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有等。
②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④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酵母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得。
⑤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从而淘汰掉杂菌。
分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现有三株柑橘,其果皮颜色分别为:植株1黄色、植株2橙色、植株3红色。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三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植株1自交→黄色 实验乙:植株2自交→橙色:黄色=3:1 实验丙:植株1×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植株2×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3:4:1
请分析并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判断出色是隐性性状。
(2)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植株3的基因型是,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植株2的基因型是,橙色柑橘还有哪些基因型。
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的是;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从生态系统结构上分析,增强的原因是。林业生产上为了使森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维持稳定的生产,应该采用的科学处理措施是。
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是,细胞器②利用O2的场所是;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Ⅰ、Ⅱ、Ⅲ、Ⅳ状态对应的光照强度依次是。
(3)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
(4)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如图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则滨藜、细辛两种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的植物是。
(5)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