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雌鼠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若该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一代如下表1:
F1表现型 |
突变型♀ |
野生型♀ |
突变型♂ |
野生型♂ |
比例 |
1 |
1 |
1 |
1 |
再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野生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后代(F2)表现如下表2:
F2表现型 |
突变型♀ |
野生型♀ |
突变型♂ |
野生型♂ |
比例 |
100% |
0 |
0 |
100% |
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为:(注:突变型基因为显性基因的为显性突变;突变型基因为隐性基因的为隐性突变)( )
A.显性突变 、位于常染色体上 B 隐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C.显性突变 、位于X染色体上 D 隐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右面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A.逐渐增加 | B.逐渐减少 |
C.保持稳定 | D.无法确定 |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下列哪个环境中的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A.云南西双版纳森林 | B.内蒙古草原 | C.吉林长白山 | D.一块农田 |
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 B.灯光诱捕法 | C.标志重捕法 |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
下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群间关系依次是
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 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