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出现上述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的结果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了广州对外贸易

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最早当出现在:

A.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唐朝设市舶司之后
C.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度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相权以加强皇权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