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租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
|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D.设通判,监督知州 |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19世纪末开始采用的“新能源”主要指
| A.煤炭、石油 | B.石油、电能 |
| C.核能、石油 | D.煤炭、电能 |
下列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 A.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
| B.科学都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 |
| C.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 D.都促使交通工具和动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 C.首先发生在英国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问题就是饭碗问题,你要是不希望发动内战,就应成为帝国主义者。”这句话主要表明()
| A.垄断资本加剧了国内矛盾斗争 |
| B.用发动战争的办法解决殖民地问题 |
| C.对内进行社会改革,反对殖民扩张 |
| D.垄断资本推动了列强加强殖民扩张 |
【原创】……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该时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但是这个成就也是付出沉重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为中心的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应该是()
| A.指令性经济计划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 C.改革开放初期 | D.国家宏观调控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