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我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在对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表明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B.立场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
C.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是有条件的,有时是无条件的 |
D.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 |
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这一观
点
A.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
B.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
C.认了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
D.一种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由于中国西部严重缺水,所以那里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
D.自然界限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
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 )
A.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
B.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C.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
D.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
话主要说明了: (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 D.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