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表1-3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020 |
775 |
31520 |
2300 |
(1)A. ;
B. 。
(2)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图1-19),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
(3)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1.工业结构的调整:
2.工业布局的调整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每空1分,共6分)
属于冷凝作用的是----------;
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___;
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
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
读某一时刻的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6分)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中相应位置处画一组平行的太阳光线;
(3) 在图中相应的节气为:———,判断的依据是——.
(4)图中A点的时间为________; B点的时间为________;
(5)图中所示的是晨昏圈中的___ (晨或昏)线;图示时刻ABCD中正在日出的点是____;图中ABCD中日出最早的点是____;
(6)图中ABCD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点是_______;
(7)图中B点处有一物体沿经线在南半球、向正北方向做水平运动,若只考虑地球自转的原因,运动物体将要向_______(东或西)偏。
(8)这一天后周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昼长将(变长、变短)
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1—4题:(每空1分,共8分)
(1)根据图中深度,说出各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
ABC
(2)b1和b2间是层,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
(3)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字母)。
(4)A层的上部为层,下部为层。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⑴.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⑵.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业部门最为突出。
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⑸.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