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由哪个指标的下降开始的: ( )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下图示意2006年辽宁、湖北、贵州、江苏四省部分人口数据,(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读图,完成各题。
图中四地可能为贵州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人口迁入指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 C.自然增长率高 | D.人口老龄化 |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 27%。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人口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乡村人口比重(%) |
| 1953 |
4 125.22 |
14.8 |
85.2 |
| 1980 |
5 938.19 |
15.2 |
84.8 |
| 1990 |
6 760.90 |
21.5 |
78.5 |
| 2000 |
7 328.24 |
41.5 |
58.5 |
| 2006 |
7 549.50 |
51.9 |
48.1 |
| 2011 |
7 865.99 |
61.9 |
38.1 |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 |
| 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下图示意某岛屿部分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情况,该岛屿树种丰富,有 “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中中东部等温线分布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2)简析该岛屿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的原因。
(3)分析图示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下图为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
|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
|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
|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
|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
|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
|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 B.劳动力价格降低 |
|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 D.人均产值减少 |
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京津地区 |
| C.长江三角洲地区 | D.川渝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