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1)育种名称:___________育种
(2)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希望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类型)的几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育种的简要过程(可用图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答选择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抗倒伏、抗病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该方法称为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3)(三)过程的实现,所用的方法是 。
(4)方法II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______,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属于 ,狼属于 。
(3)图中的昆虫和鹿之间是_______关系,而猫头鹰和蛇是___________关系。
(4)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
(5)狼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消耗绿色植物_______千克。
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 ,细胞B的名称是 。
(2)应用2中牛完成体内受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刚种植在子宫内的胚胎其发育程度一般为 ,胚胎种植后可以通过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试管牛的产生,采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有 (至少答出2种)等。
(3)应用3中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 或 细胞。
(4)应用4中通过 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得到两只小牛,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小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也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___________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12分)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I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 ___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__ __反应,再从小鼠的__ __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 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 。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 _中使其增殖,再从__ __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I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______和___ _ 等特性。
阅读如下资料:
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资料乙:科学家通过对鼠和人控制抗体产生的基因进行拼接,实现了对鼠源杂交瘤抗体的改造,生产出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用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DNA后,可能产生黏性末端,也可能产生________末端。若要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使其直接进行连接,则应选择能使二者产生________(相同、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
(2)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牛生长激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内常用 法。
(3)资料乙属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范畴。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______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可大量制备。
(4)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在诱导融合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还常用__________诱导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