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击非典到抵御冰雪,从抗震救灾到奥运服务,我国青年志愿者用汗水、热情、微笑、默默的付出,赢得全社会的赞誉。从志愿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
A.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
C.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谈到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时表示,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终极目标是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和支撑。顾海良的话表明( )
A.哲学能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B.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C.哲学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表明的是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 D.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召开的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指出,坚持实践观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之所以要坚持实践观点,是因为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
C.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 D.实践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表明
A.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是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
D.社会意识往往是与社会存在不同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