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福州八中高三模拟考试)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白己的节操。 |
B.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的。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
C.孟子对失节而能侍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的,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足最根本、最![]() |
D.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
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祖悦,魏司农卿,父檦,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高祖大悦,赐缣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岁馀,迁工部尚书。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猾,是以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于是鼓行而进。既度函谷,卒如所量。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以大兵直趣城北,玄感逆拒之,玄且战且行,屯军金谷。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会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坐:因……犯罪 |
B.焚其骸骨,夷其茔域夷:铲平 |
C.既度函谷,卒如所量量:估量 |
D.玄感逆拒之逆:逆料,想到将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与之诀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B.①魏郡名都,冲要之所②若夫乘天地之正 |
C.①于是鼓行而进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
D.①玄以大兵直趣城北②挟泰山以超北海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卫玄“有器识”的一组是()
①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②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③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④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⑤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⑥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玄年少时就很有才干和见识。高祖作相时,他担任检校熊州事,高祖登基称帝后,升迁他做淮州总管,又进封同轨郡公。 |
B.卫玄出任资州刺史时,叛乱的獠人围攻大牢镇,卫玄独身一骑到山獠的营地,以刺史的身份奉天子的诏令去安抚开导他们。 |
C.因为众寡悬殊,卫玄跟杨玄感多次交战都不利,死伤大半,于是就在军中清扫地面,祭奠逝者,三军没有谁不伤心流泪的。 |
D.关中盗贼蜂起,百姓饥馑之时,朝廷让卫玄去安抚,而当时官方败坏混乱,贿赂公然进行,卫玄终究没有能救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
(2)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
(3)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梅直讲书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 |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
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使……随从 |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3)夫以召公之贤, 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 B.(1)和(2)相同,( 3)和(4)也相同 |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
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
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造其同年①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甫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②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恨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之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为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祝生,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 |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甫周岁甫:刚刚 |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恨之恨:遗憾 |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之矣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情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为四渎牧龙君 |
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2014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 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见《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