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据此,恩格斯认为()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
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
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
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
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
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
D.实为皇帝的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
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政制的特点是()
A.文武分权 | B.守内虚外 | C.重文轻武 | D.分化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