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中共八大召开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三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全国性的胜利”指的是( )
A.国民政府的胜利 |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