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 B.乡镇企业的发展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
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小生产者已经丧失生产独立性 | 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繁荣兴旺 |
C.市场交易以物物交换为主 | D.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图10-2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出现了市舶司 | B.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
C.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 | 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