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试管内容物经以下处理1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支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 )
A.米汤与一定量的冷开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
B.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
C.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
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
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②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③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④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⑤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A.①⑤ B.①④
C.③⑤ D.①②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
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
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物质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糖类都是由相应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
B.细胞膜、核糖体膜、原生质层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
C.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都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
D.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描述解释合理的是
A.图1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个中心体 |
B.图2是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 |
C.图3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
D.图4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2个四分体。 |
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
C.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
D.图乙中m>n,de<ac,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