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选自《韩非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败:打败
B.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田:打猎
C.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 因:因为
D.拔拂今日之死不及 拔拂:免除
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从晋文公作战回来先封赏雍季而后封赏舅犯的举动,以及听到晋文公对群臣的释疑,从而得出了“文公之霸也,宜哉”的结论。
B.有人认为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文公问的是“以少敌众”,雍季回答却是“以后一定不再上当”,借此说明对雍季的封赏是不恰当的。
C.有人认为舅犯所说“不嫌欺诈多”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而是指欺诈敌人。但晋文公却混淆了民众和敌人的区分。
D.舅犯前有正确的言论,后有战胜的功劳,结果,舅犯兼有二功却排在雍季后面,雍季没有一点功劳却排在前面受赏。这说明晋文公不懂得正确行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2) 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谟①,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时州客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
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以为钧天之乐②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日:“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改容,坐皆谢之。独孤日:“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日:“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八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日:“某顽蒙,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精通耳。乃换之,日:“此至入破③,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④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⑤,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修之,至掣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
(取材于《太平广记》)
注:①李漠(mó):唐玄宗时的乐工。
②钧天之乐:天上的仙乐。
③入破:唐代指乐曲演奏进入的某一阶段。
④蹙踖(cù jí):恭敬。⑤帖息:平般,驯服。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更宴更:轮流 |
B.李生拂笛拂:擦拭 |
C.得无有龟兹之倡乎倡:朋友 |
D.李生:井会客皆往候之候:等待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州客会镜湖 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和李谟聚会 |
B.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 |
C.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 老先生:是神奇少有的人,我自己都没有察觉 |
D.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
这些笛子都不能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生本来就不在被邀请参加聚会之列,是临时被人带来参加聚会的。 |
B.带独孤生来的人认为独孤生没为李漠喝彩很没有礼貌,连忙替他解释。 |
C.众宾客看见李谟变了脸色,怕破坏了聚会气氛,于是纷纷向李谟道歉。 |
D.独孤生只凭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已经让李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 小 则 凸 凡 鉴 洼 则 照 人 而 大 凸 则 照 人 面 小 小 鉴 不 能 全视 人 面 故 令 微 凸 收 人 面 令 小 则 鉴 虽 小 而 能 全 纳 人面 仍 复 量 鉴 之 小 大 增 损 高 下 常 令 人 面 与 鉴 大 小 相 若 此 工 之 巧 智,后人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译文: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郎中。英宗初,用荐擢河南右参政。居官清慎,布吏才。
正统八年,大臣会荐,迁浙江发布政使。久之,盗大起闽、浙间,赦而再叛。景帝即位,发兵讨之。原贞尝策贼必叛,上方略,请为备。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而温州余贼犹未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佥事,调军讨之。遂拜原贞兵部左侍郎,参信军务,镇守浙江。丁母忧,当去,副都御史轩鞔请留之。报可。
景泰元年,原贞进兵捣贼巢。俘斩贼首陶得二等,招抚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男女。捷闻,玺书奖励。请奔丧。逾月,还镇。复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顺,析丽水、青田;县地置云和、宣平、景宁四邑,建官置戍,盗患遂息。论功,进秩一等。浙官田赋重,右布政使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佥事沈辚、崔源,皆得赠恤。六月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故。未几,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镇焉。福州、建宁二府,旧有银冶,因寇乱罢。朝议复开,原贞执不可,乃寝。
五年冬,疏言:四方屯军,率以营缮、转输诸役妨耕作。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苟增万人屯,即岁省支仓粮十二万石,且积余粮六万石,兵食岂有不足哉。今岁漕①数百万石,道路费不赀。如浙江粮军兑运米,石加耗米七斗。民自运米,石加入斗。其余计水程远近加耗。是田不加多,而赋敛实倍,欲民无困,不可得也。况今太仓无十数年之积,脱遇水旱,其何以济!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臣昔官河南,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悉转徙南阳、唐、邓、襄、樊间。群聚谋生,安保其不为盗?宜及今年丰,遣近臣循行,督有司籍为编户,给田业,课农桑,立社学、乡约、义仓,使敦本务业。生计平定,徐议赋役,庶无他日患。
时不能尽用。后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已,复镇浙江。英宗复位,罢归。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漕:通过水道运送粮食。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丁母忧,当去去:离职 |
B.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褒:表彰 |
C.汰冗食浮费汰:裁减 |
D.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稽:缉拿 |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赦而再叛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B.①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②君幸于赵王 |
C.①且积余粮六万石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D.①其何以济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
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说明孙原贞“有吏才”的一组是
①原贞尝策贼必叛②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
③迁浙江左布政使④命考察福建庶官
⑤原贞执不可,乃寝⑥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把文言阅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3分
翻译:
2.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3分
翻译:
3.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4分
翻译: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3——15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
B.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
C.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
D.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
B.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
C.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
D.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12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 B.王者不却众庶 |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 B.④⑧ | C.⑥⑧ | D.③⑥ |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
一项()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兵之来
A.行李之往来 |
B.夫晋,何厌之有 |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 |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C.左右欲刃相如 |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