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只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江泽民指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据《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经济生活道理,说明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2)结合生活与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据内蒙古电视台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将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确立为六大主导产业,全区乳品加工企业已有110 家。全区现有140万农户加入产业链,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农产品加工转化。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对上述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大量含有强制性、威迫性内容的宣传标语被清除。诸如“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 “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等。标语虽小,影响不小,它伤害了干部群众的感情,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好的标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宣传政策、规范行为的效果。
(1)不同的“标语”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