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
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准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
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白人。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
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
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引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 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
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
必须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加以抵制。
——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
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解放
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
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4)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作何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宗羲可谓“心有戚戚然”,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但他们也都很无奈,因为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要真正地解决“君王之害”,还是西方思想界替孟子和黄宗羲们想出了好办法。把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关进一个精致的“笼子”。而一旦被关进这个“笼子”,即使他是一只“猛虎”,要危害天下也是难上加难。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二:18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成分产生的时期,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哲学里面逐渐形成那正在上升到统治地位的反宗教反封建的理性万能学说,而这理性万能的学说实以中国之哲学文化输入为其外在的必要条件。正如赖赫淮恩所说,中国思想在18世纪之影响,至可称“孔子为此世纪之守护尊者”。因耶稣会士介绍孔子的学说,引起欧洲一般知识界对于中国思想研究的兴趣。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力炫耀中国以为是一个理想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全超然不群。中国为哲人政治,授予官职时,常召集多数学者在公堂上公开讨论而选拔最有贤明的答案的委以要职。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严守政治规则的国民。国王为最有力的主脑,由此主脑使国家的手足活动。中国谓为武断政治,不如以文治主义的理想称它。青年竞入大学而从事探讨他日出仕时所应熟悉的国法民情,所以中国大学乃有举世无双的荣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孟子与黄宗羲对于帝王是“毒瘤”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请用所学知识说明之。并指出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2)真正解决“君王之害”的根本应是什么?在这方面西方思想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好办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能想出这些好办法的原因。
(3)材料二中西方思想家如此推重被黄宗羲斥为“大害” 的中国政治,其原因何在?

(选修一)阅读下列材料:(15)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2009年7月10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吴伯雄演讲指出:“文化象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中华子孙勿忘文化的重要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
(3)海峡两岸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