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 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
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材料表明()
A.当时的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
B.1954年宪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
C.社会转型需要相应法律做保障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备 |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
D.为改革开放奠定物质基础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崇洋之风盛行 | 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
C.淡化了传统等级 | D.交际活动增加 |
《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而过去没有或者很少占有土地的贫农占有了土地总数的28.26%,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由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 | B.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
C.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 | D.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 B.洋务派和维新派 |
C.维新派和革命派 | D.洋务派和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