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的推行是在(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北魏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国时期的法家也主张“法治”。下列对两个时期“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理念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法律内容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
C.立法程序都体现民主特点 |
D.司法实践都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据此可知《约法》( )
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 |
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 |
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认识 |
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精神 |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