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① 图1反映的是牛耕最早出现在西汉时
② 图2反映唐朝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③ 图1和图2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
④ 两幅图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已经懂得使用畜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B.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②改革开放同天庆,经济建设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①③② | D.②①③ |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鸦片战争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明朝中期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 B.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