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表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
14 |
18 |
22 |
26 |
30 |
34 |
38 |
42 |
平均孵化时间(d) |
— |
14.0 |
6.5 |
3.9 |
2.8 |
1.5 |
1.5 |
- |
平均孵化率(%) |
0 |
55 |
70 |
92 |
84 |
56 |
6 |
0 |
请据表回答:
(1)鱼受精卵孵化率在50%以上时,其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 ,鱼受精卵开始孵化的最低温度所在的区间为 。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 。
(2)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由此说明该种鱼的受精卵对温度的耐受性特点是
。
Ⅱ。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
(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 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2)预测实验结果:若 ,则表明该激素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若 ,则表明该激素不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
下图是小鼠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到图乙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图甲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③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异性识别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2个巴氏小体,该雌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3) 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 (填 “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右图1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图中X、Y分别代表的物质是。[H]在②④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
(2) 将小麦植株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请据图分析:
①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当光强度大于8时,25 ℃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 、M2,结果应为M1M2(填“>”、“<”或“=”)。
②在35 ℃条件下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1时,植物(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③请在图3中绘出5℃—35℃条件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不考虑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中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与其合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填标号),决定该细胞能够吸收何种离子及吸收速率的直接因素是。
(2)若图1所示细胞为癌变细胞,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______________减少所致;若图1是人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2中_____________时期所示的分裂现象。
(3)图2中的D细胞的名称是,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4)写出以图1中的②为主要场所的化学反应的总反应式:
右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
B.①传入神经元,②神经中枢的神经元,A神经递质 |
C.①胰岛A细胞,②肝细胞,A胰高血糖素 |
D.①性腺细胞,②下丘脑细胞,A性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