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个属于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1)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蛋白质中
(2)膜磷脂的合成
(3)把碳水化合物加到脂肪中
(4)胆固醇的合成
(5)药物的解毒
A.1、2、4 |
B.2、3、4 |
C.2、4、5 |
D.1、4、5 |
E.1、2、5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 |
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 |
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
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 |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见下表:
实验材料 |
生物数量(个/mL) |
||||||||
1 d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d |
8 d |
9 d |
|
枯草杆菌 |
180 |
160 |
140 |
160 |
180 |
160 |
140 |
50 |
60 |
大草履虫 |
- |
60 |
70 |
80 |
60 |
50 |
40 |
20 |
10 |
双小核草履虫 |
- |
- |
- |
- |
20 |
40 |
60 |
80 |
10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两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