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层和体腔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动物身体平面图不同。它们可能是双胚层的(D)或是三胚层的(T)它们可能是无体腔的(A)、假体腔的(P)或是有体腔的(C)。指明下列动物的特征:
|
组织层(D/T) |
体腔(A/P/C) |
1扁形动物 |
|
|
2环节动物 |
|
|
3线虫 |
|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及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B.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
C.制片时用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
D.试验中酒精的目的是冲洗掉盐酸,有利于染色 |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
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如图表示体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也可发生在B时期 |
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 |
C.人工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可作用于A时期 |
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于B时期 |
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形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隐性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隐性个体完全致死(突变体全部死亡)和隐性个体不完全致死(突变体死亡一部分),如图表示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均为红眼 |
B.若只发生眼色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1 |
C.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1:2 |
D.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