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 材料三 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
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请回答
①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②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
材料二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规定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地方豪强有无“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选署不公、苛阿所受,蔽贤宠顽;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贷赂、割损政令,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违法行为。
唐代规定,监察官则主要察官人善恶;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等。材料三汉文帝时,发现“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监督御史”;而唐代则规定尚书仆射对于“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金代规定“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
材料四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实行的监察制度及其职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监察官职责的异同。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监察制度的什么特点?
(4)在材料四中,包拯提出了什么原则?
(5)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对今天有何借鉴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十载的期待,几代人的努力,今朝终于结出硕果。众望所归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三通”于2008年l2月15日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海峡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合则两利,通则双赢”。
材料一 1895年5月,台湾各界士绅经过苦心策划,宣布台湾独立,成立台湾民主国,推选巡抚唐景崧为总统,国号“永清”。并组织军队约3.3万人,由唐景崧、丘逢甲、林朝栋、刘永福等率领,分别驻守台北、台中、台南等战略要地。五月底,在日军进攻下,唐景崧逃回厦门,台湾民主国宣告失败。
材料二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坚持认为:中华民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对中国大陆(包括外蒙古地区)及台湾地区行使主权……以“反攻大陆,光复国土,拯救大陆”为国策。
材料三从l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到1963年,周恩来把它总结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队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给(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是双方不互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所谓“台湾独立”的看法。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方针的原因,材料五中的“一纲四目”后来发展为什么主张?
(4)根据材料三,说明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在当时没有取得进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请完成: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你认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三 全国最大的大队级乡镇企业——四川邛崃县凤凰农工商联合企业成立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2)图二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意义如何?
(3)图三反映出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一趋势有何意义?
(4)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根本目的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