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几乎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却代表传统科技和
近代科学的不同发展趋势,形成这种强烈反差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 B.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
| C.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的不同影响 | D.东西方文化没有相同之处 |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 A.①②④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着( )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
| C.国体的差异 |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D.以退让求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