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
|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
|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 A.《史记》 | B.《唐六典》 |
| C.《宋史会要》 | D.《清史稿》 |
《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
| A.政治隶属 | B.血缘等级 |
| C.尊奉服从 | D.分配继承 |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 B.法家的严刑峻法 |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