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从1904年到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360人左右。自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2万人。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支持中国国民革命 | B.上海有俄国租界 |
C.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 | D.受到法西斯威胁 |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C.“越名教而任自然” | 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赢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 “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 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
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诗经·大田》中说:“有濞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 B.土地公有制瓦解 |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D.井田制遭到破坏 |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