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⑧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从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历经了

A.40多年 B.30多年 C.20多年 D.10多年

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

A.放权让利 B.承包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