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美洲不少国家把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的日子设为哥伦布日。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哥伦布日被称为“原住民日”,而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这些说明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影响是()
①促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②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③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④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
A.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
B.西班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
C.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回来的哥伦布 |
D.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
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