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 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
“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
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 B.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
C.手工棉纺织品当时需求量下降 | 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冲击 |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