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郡县制 | B.分封制、行省制 |
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D.郡县制、行省制 |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他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三公九卿制 | B.实行分封制 |
C.实行郡县制 | D.实行行省制 |
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
A.标榜自己的功德 | B.追求制度创新 |
C.显示与众不同 | D.强调君主的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