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场罕见的地震灾害中,总有一些画面震撼人心,总有一些画面难以忘怀。救灾中的真情给我们的人生观启示是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C.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
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②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 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 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2014年5月11日~17日,德国马尔巴赫市席勒中学17名师生对铜陵市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访问活动。铜陵市一中给这些学生开设了汉语、中国民乐、武术、书法、剪纸、中国象棋等课程,受到德国师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这说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思想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模式的简单输出。在文化交流和贸易中,不要把对方当成异类、当成敌人,要解疑释惑。这就是文化的功能,也是文化的责任。材料告诉我们( )
①要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②要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