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种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
|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C.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 | D.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
欧洲共同体于1967年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 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
| 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 |
| 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 |
| 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对外报告中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 B.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
|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 | D.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土地革命
③武装斗争④根据地建设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 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