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8分,每题2分)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曰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下列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兰芝被逐出焦家时,就已经下定以死殉情的决心了。 |
B.亲兄逼嫁,难以违抗,已知“渠会永无缘”了,毅然允婚时,就已下决心以死明志。 |
C.刘兰芝答应改嫁,并亲手制作嫁衣,因受到仲卿“贺卿得高迁”的责怪与嘲讽,才下定一死的决心。 |
D.兰芝已同意了改嫁,由于被仲卿“吾独向黄泉”的话所感动,才下定“黄泉下相见”的决心。 |
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是( )。
A.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使得许多学者尤其是研究生只知道分类与统计,却不肯认真地阅读文学文本和下艰苦的思辨功夫,从而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了 |
B.课程改革的合理性,是指对课程改革活动的一种价值定位和预期,也是根据某种理论或事实的标准与尺度对课程改革活动所做的价值判断和分析 |
C.近年来大豆净进口量激增是我国粮食贸易结构最为始料不及的 |
D.自汉字传入日本,随着汉籍的传入,如《论语》、《孝经》等,其承载的文化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浸入大和民族的灵魂之中 |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我们知道,魏晋人在思想上崇尚放任、崇尚自由,因此其文学、艺术、哲学皆能彰显个性。然而在政治上,魏晋时期则为典型的衰世 |
B.汉末之王充思想,是批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及是古非今思想的代表人物 |
C.意志坚强的人们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影响了他对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
D.《礼记》是从先秦至西汉关于《仪礼》解说、发挥的文字汇集,是我国秦汉以前的社会生活史和生活习俗、礼仪制度、人生经验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 |
B.每到周末,这条街道便人来人往,穿流不息 |
C.多年来他刻苦自学、勇于探索,并能吸取各家所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
D.有的书法家在书写时采用方折瘦硬的笔法以追求“铜铸气”,以颤抖生涩求“铜蚀斑锈气”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他一下车,歌迷们便蜂涌而上,纷纷争相拍摄,请求签名 |
B.登上天安门城楼,他浮想连翩,热泪夺眶而出 |
C.“熵”是表现系统内部无序和混乱程度的量度,其降低表明系统的进化和有序 |
D.由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突显,该文件将对中美未来经济合作具有重大影响,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____。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